2008年7月15日下午,上海建筑設計院總工張行健先生來我司舉辦題為“上海高層超高層建筑的設計與研究”講座。張行健先生為人和藹、謙遜,將自身豐富的實際項目經驗與知識全盤推出,與綠城設計師們進行學術交流。
講座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為“上海高層超高層建筑發(fā)展的歷史回顧”。張行健先生從近代上海高層建筑發(fā)展的時代特征、近代上海高層建筑發(fā)展概況、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上海高層建筑發(fā)展概況、90年代上海高層建筑發(fā)展概況以及本世紀上海高層建筑發(fā)展概況這四個方面進行闡述。
近代上海高層建筑有這么大的發(fā)展主要受三個方面影響:1.二、三十年代的上海是近代上海經濟最繁榮的階段,從1929~1938年短短十年間上海建成的10層以上高層建筑有31座;2.新材料、新結構、新技術、新設備普遍;3.建筑技術力量不斷成熟與壯大,故至1997年底據統(tǒng)計已經有258座高層建筑。
第二部分為“結合金茂大廈闡述高層建筑的設計和研究”。張行健先生作為“金茂大廈”的中方建筑負責人,結合自己的實際工程經驗,以金茂大廈為例主要從總平面設計、平面設計、造型和立面設計、幕墻體系設計、空間設計、垂直交通組織以及消防難點與對策這七個方面介紹了高層建筑設計和研究的方法。在總平面設計中,需要滿足符合規(guī)劃要求、功能分區(qū)明確、塔樓直接落地以及塔樓和裙房適當分離以利于結構處理這幾個要求。在平面設計中,需要考慮平面形狀、標準層面積、核心筒面積、與結構水風電等各專業(yè)配合以及平面與造型的有機結合。在金茂大廈的立面設計中采用了中國文化與現代精神的結合,采用雙軸對稱和強化透視的獨一無二的手法。在進行幕墻體系設計中需要考慮外圍護墻體的標準板片、外圍護體系構件、需要的一些圖紙和文件以及外墻體系節(jié)能考慮等。金茂大廈在垂直交通組織方面具有以下特點:劃分電梯服務區(qū)、設置轉換平臺和公共門廳、確定合理的電梯數量規(guī)格和速度以及咨詢專業(yè)顧問征求垂直交通組織方案。在最后的消防難點中,張行健先生提出需要解決消防電梯與疏散樓梯的轉換、避難層設置、疏散出口寬度設置、灑店中庭的防火要求、消防電梯速度等一些問題。
張行健先生深入淺出地介紹了他的實際項目經驗和研究成果,體現了他全面以及專業(yè)的建筑領域的知識。整個過程氣氛活躍,大家踴躍發(fā)言。
文章來源:gad 文章作者:陸惠婷